Saturday, August 28, 2010

10 Week 35 - 被骗了一整个下午

那个人所说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骗人的。

住在Damansara Utama
时常独自出国到处旅行,还遇见刘德华,相谈甚欢
刚刚在UTAR的IT系毕业

虽然那个下午已经有很多证据显示他在撒谎,但我总有自己的想法来解释那些证据。

他的手机是非常旧款的Nokia。我想有钱人也会有节俭的性格,不出奇。他从IT系毕业,却对IT的工作没兴趣。我想可能是因为IT不是他最大的兴趣。他告诉我他的lecturers用华语、英语和国语教学。我想可能是要配合语文不好的学生吧。他说他的车停在远处商场的停车场,再搭巴士过来(后来我送他去那个商场)。我想可能是因为他不熟悉这一区。

第二天,跟同事聊起这个人,原来同事算是从小看到他长大。

他原来住在本区。
他的家境不富裕,而且家庭有点问题。
他没有车。不曾出国。
他从来没上过大学。

为什么我会愿意去相信他说的话呢?为什么我没有对他产生一丝疑心呢?还要自己想原因去解释不合情理的矛盾点。我想,那是因为我没想过一个人会对我撒这类型的谎吧。自己的背景,有什么好骗人的?我不明白。我的同事说,他应该是对自己的背景有自卑感,怕我因为他的背景而不跟他做朋友才会说谎。这很可悲。我没有生气他,反而很同情他。对人说着捏造出来的自己,否认真实的自己,那是什么样的一个心情呢?

这一件事也让我好好反省了一下。我接受不合情理的人事物的尺度,未免也太宽了。(可是活在神奇马来西亚这个国度,这不是难免的么?)以后还是要多练习critical thinking吧。

Sunday, August 22, 2010

10 Week 34 - 威朝滑手回顾

看回以前的blog时,发现到有关于威朝(一个中学朋友)的事情,觉得有趣,所以放上来这里分享。

这一篇是引子:

Monday, 1 August 2005
校长的礼物派对

今天馒头生日,在下课时我们大略祝贺了他后,就准备到礼堂去了。今天除了是馒头生日之外,也是举行校长离开叙别会的日子。非常幸运,老师吩咐我在台上把礼物交给校长,所以不用在台下和那些学生挤在一起,一直待在后台就行了!后台有椅子坐,又可以聊天又可以看书,还有很重要,非常通风,不会觉得热。比起台下的拥挤状况,我这里简直就是天堂嘛!

等了很久,终于到我和馒头把礼物交给校长了。老实说啦,我看校长从典礼开始,学生老师唱歌,她致词,都看不出有感动的迹象,直到我们每个学会团体班代表,终于显出了我们准备的纪念品,才看见她的眼睛湿润,很像前世都没收过那么多份礼物的样子。她今天确实是收了很多份礼物啦,我心里想,她现在是去教育部当官员耶,会不会给其他人误会她在受贿呀?在众多礼物当中,最能引起我的注意的就是全体师生献给校长的Batik!确实是很漂亮的。

然后就有了这一事件:

Tuesday, 2 August 2005
滑中自有滑中手

PA老师一进班突然赞起我班的品德。原来她认为昨天我班的人数全都齐人,没有因为校长的叙别会而缺席,实在可喜可贺。Farah听到突然“啊”了一声表示质疑,因为昨天我班其实并没有人到齐的。老师转向威朝,问:“昨天你们班不是全都有到么?”

昨天威朝就是缺席的其中一个嘛!“当然,全都出席!”答得那么理所当然。

“实在值得嘉奖!”老师欣慰。

威朝突然鼓掌,老师见状,也带动全班一起为各自喝彩!(这个老滑头!)

我和瓦兄互望了一眼,他应该可以看得出我的表情。我看得出来他则很无力。

馒头在这一篇留言说:“不是老滑头,有时他也要顾全大局,要不然老师也不会被“感动”。不懂你记得没,当时PA老师问他:你的手在桌子底下干嘛?他的敏捷反应帮了他,他回答说......我们当场愣住。没想到他的答案如此滑稽,我真的很佩服他。哈~ ”所以,过了几天后我又写了一篇:

Saturday, 6 August 2005
猾手记

案例一:有一次在礼堂,大家在排练话剧时,校方突然派人来要检查所有学生身上的手机。所有学生被要求交出身上的手机,威朝却处之泰然,不为所动。接着,巡查员要搜身,我和威朝都不由自主地排在最后的位置。轮到威朝的时候,巡查员却说出这样的话:“我相信你,你不会藏起来的啦!”然后,看了看我,也没搜我身就走了。(当时,威朝在学校的知名度是不小 的,如果其他人要效仿,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案例二:上PA课时,当时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都可以看见前面的学生在做一些什么事的。威朝正在看着抽屉里的电话,手似乎有在按着什么(这一点我不敢肯定,看不清楚,我猜测他在SMS)。突然间,PA老师叫了他的名字,问他正在干什么。相信大家都愣了一下,屏住气息看他会怎么为自己解围。(当时,我对于他的圆滑已经见怪不怪,所以并没多大紧张,只想看他这一次怎么应付)“你在干什么?”老师问。“我在玩手指。”威朝平静地回答。

案例三:又是PA课。老师要检查我们有没有依照她的话,把她给我们的笔记和练习fail up起来。班上许多人都还未做好,所以不少人遭殃。其实当时我也没做好,那些笔记和练习都没有打洞,是匆匆把那些纸张塞进文件夹里的,不过最后还是以很勉强的理由过关了。接下来,轮到威朝了,原来他也是一样。我还以为他已经是做好了的,所以也略微吃惊。“老师昨天说过两天才检查不是么?”威朝冷静地说。“啊?是么?噢,真对不起!”老师就这样放过威朝了。

Sunday, August 15, 2010

10 Week 33 - 最近在怀念什么呢?

怀念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例如说:
1. 一个人自助旅行,把自己丢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从零探索。
2. 当学生,除了功课之外没有什么好烦的。
3. 每逢星期六跟朋友玩乒乓。
4. 写故事,写自己脑中突然冒出的故事,不必特地去想的那种。
5. 活在当下,不用因为要想未来而感到惆怅。

你可以说,如果我愿意,这一些东西通通都可以办得到。非常轻而易举地。我也这么想。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到。没有冲动,没有动力,也没有力量。

既然已经写出来了,我想我应该要为自己做一些事了。要不然写出来也不过是纯粹写出来而已。

Saturday, August 7, 2010

10 Week 32 - 两本书

 《交换日记13》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有一些方面有受到《交换日记》的影响。例如说旅行的态度(不喜欢做planning,对《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的旅行方式很崇尚),例如说看生活的角度(可以用好玩的角度来享受当下),还有写作说话的style,还有一点点幽默感事后回想也很《交换日记》style。毕竟是看了将近十年的系列啊,说不受任何影响是假的。

由于是两位女人的生活日记,看这一系列的书,会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发生在两位作者的事情,也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所以对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女人)来说,应该是有共鸣的。我一直能够原谅自己不洗车,就是因为她们曾经分享过自己已经超过一年没有洗车的事情(毕竟我不是最过分的那个啊)。很多时候,对生活的无奈(对于倒霉和丢脸的事情),也是因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两个人的生活有很多时候比我还无奈,却还可以以轻松搞笑的图文来诠释自己的生活和感想,而释怀。看她们的日记,就好像对面坐着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滔滔不绝地对我说她们生活的有趣琐事,时而让我仰头大笑!

不乖:比较准答案更重要的事
虽然我不太喜欢封面(所以摆在书桌上的时候,它一直被Murakami的书压着),但内容是值得一看啦。这本书注重的,是独立思考这件事情。我想,独立思考是很多人以为自己会做的事情,其实也没有很会吧?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好了,我有很多“必须要这样子做,才会有那样子的结果”的scripts。那一些scripts,从哪里来呢?是自己想的吗?不尽然。大多数是从别人的身上学来的。别人告诉我一些事情,我没有好好思考就囫囵吞枣地接受了。如果你问我一些问题,我无法好好详尽地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子啊!”),那就很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独立思考过相关的事情。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呢?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一个解释。因为如果不独立思考,就会被身边的事物,甚至是自己的视野限制。思考是个重要的过程,只要一直抛自己问题,就能不断地想下去,想得越来越深入,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在和世界观。如果一直心存疑问,就想办法寻找答案。在这过程当中,自己的视野就会渐渐扩大,看事情的角度也会比较多。

我相信行动源自于思想,不管是conscious还是subconscious还是unconscious。我们的命运,很多时候就在那一念之间而改变。选科、找工作、发表谈话……我想,如果在做这一些决定的之前可以好好地独立思考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其实问什么问题也很重要),大概可以避免一些让自己事后后悔的结果吧。老实说,当初选择念心理学,我没有认真想过这个决定。只是单纯地选择了罢了。还好没有后悔。

Thursday, August 5, 2010

10 Week 31 Live - Appreciation

这几天,从星期一的傍晚开始我一直处在心情复杂的状态。我要申请master,竟然无法找自己的supervisor Dr. Ng来当推荐人,因为她就是那个课程的program head。于是我赶紧email Dr. Lukman和Ms. Winnee,希望她们能帮到我。在大学里,她们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了。Dr. Lukman曾经是我的thesis的second marker,我想她应该是可以帮忙吧,结果她回复我说她帮不到我,因为除了我的功课之外,她对我的认识不够深。也对,这是事实。结果出乎我意料之外,Ms. Winnee竟然立刻答应帮我。我当时真的对她有说不出的感激,因为那时候的我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或许你会说,我可以随便找其他lecturers当推荐人啊,但是,我跟他们没有一个熟啊,就连Dr. Lukman也不敢乱来,其他人还用说吗?

还欠一个推荐人,怎么办?我当时觉得很无奈,又担心。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栽在找推荐人这个环节上。为什么我以前不要跟lecturers打好关系呢?如果我以前肯积极一点,多多让lecturers对我有印象,现在就不会这么麻烦。我个人不喜欢这种有目的的小动作,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子想。心情很无奈,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朋友好好讲话,于是看了看MSN有谁online。比较close的,只有YeeLing一个。所以我就跟她谈了我的窘境,她也很尽朋友的责任一直安慰我。这几天她都有找我follow我的状况,我很感谢她。还有Shawn,在facebook那里看到我的status,也找我聊天,(他以为我已经interview了,结果才发现我stuck在申请程序上)连续两晚一面忙他的assignment一面跟我谈。没错,只要一直跟我讲话就够了。在这几天,我心里一直对Ms. Winnee,YeeLing,还有Shawn怀有感激的心情。如果可以,很想为他们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自己这几天好像个烦人那样烦到了他们。

最后,昨天我厚着脸皮找PKIK的负责人Ms. Kong,问她能不能当我的推荐人。(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练习怎么开口)我找她的原因是,至少要找个跟psychology这一个field有关的人当推荐人比较适合。总不成真的要找中学老师吗?(这是我的下策)其实她只认识我一个月而已,对我的认识谈不上深,如果她拒绝我,也合情合理。我提出请求后,她想了一想。她正在考虑的时候我的心就沉下来了,唉看来真的要回去中学求我的中学老师了。结果她竟然问:“我需要特别写些什么东西吗?”我的心亮了起来,说:“只需要填一个表格就行了。”她说:“你把表格给我,另外列下你在这里做过的所有事,我就知道怎么写了。”

搞定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已经找到推荐人了!那时候的我,突然有想哭的感觉,不停地谢谢她,连下班时还特地再谢谢她一次。她先一愣,问:“For what?”,我说谢谢她答应推荐我。她转身,淡淡地说:“Not at all.”虽然对她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我来说,那已经是帮了我很大的忙了。

所以现在呢,我的心里感激的人又多了一个。我现在回想这三天,心里会感到微微的暖意。我有史以来体会到朋友的support有多重要。虽然整件事不过是小事一件(对交游广阔人脉广的人来说),但对于这一个阶段的我来说,是重要的小事啊。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下一站,说爱你

第一次看的泰国电影,是《爱在暹罗》。那部电影,看了过后真是让我久久不能自拔(心情上),有很长时间还在想着那部电影的事。因为觉得感动。然后第二次看的泰国电影,就是这一部《下一站,说爱你》。也是一部好电影。

这是一部令我觉得感动的幽默喜剧。开始的部分简直就是拿大花痴女主角Meily的单身人生来搞笑。我笑的同时其实也很同情女主角,真是复杂的心情。我妹妹说女主角没有很美,我想是因为戏里面造型的关系啦,她的样子有几幕很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情才生怜啦。男主角Lung虽然没有很靓仔,但不知道为什么让我一眼看去有好感。他在戏里面的一举一动和谈吐也让我觉得很舒服(除了有两次他笑得很三八之外),如果我中年可以有他那样的气质就好了。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部分,有:
1. 三八的幽默感。真的很三八,但我喜欢。
2. 电影的剪接。有几场戏是Meily搭乘几种交通工具去上下班,节奏处理得很好。
3. Meily的好朋友,她每一次出场都好笑。
4. 电影有一点《向左走·向右走》的感觉。
5. Meily的公司文化。真是够有精神。
6. Meily的三八,Lung的沉稳。
7. 电影里面的连续剧,也很够力。
8. Lung的家很浪漫。

这部戏让我觉得感动的部分,是当Meily收到Lung的包裹的那一场戏。原来Lung竟然那么细心,原来在之前发生的事Lung有这样那样的举动,原来Lung的心是那样想的……还有故事的结尾,也真是好,很久没看到令我满意的结尾了。

电影中的讯息,其中一个是:两个人在一起不是为了要时常见面,而是要让自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个人爱自己。这句话,我留给以后的自己吧。

有关电影的资讯,如果有兴趣可以上网找找。这部电影是2009年在泰国大热的电影,而且还得奖,所以应该不难找啦。如果有时间,不妨找来看看,极力推荐!

Sunday, August 1, 2010

10 Week 31 - Humanistic Approach

大约是两年前,我在当Abnormal Psychology的student tutor时,有学生问我有关humanistic approach的问题。“是不是就算client要自杀,也不用制止呢?”这样问我。这是关乎自我伤害的行为,当然不能任由client自杀啊。没有一个theory说过可以放任client自杀吧。(自杀好像是犯罪行为,如果肯定client真的会这么做,应该是可以报警了,是不是?)

以上的假设是属于极端的例子啦。在没有那么极端的情况下,也就是很日常生活的状况下,我挺喜欢以humanistic的角度来看事情。Humanistic approach里面有一个重点是“个人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没必要将自己的那一套强加在别人身上。换句话说,也叫我们不要自私。Oscar Wilde说:“Selfishness is not living as one wishes to live, it is asking others to live as one wishes to live.”我们有各自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应该尊重其他人拥有个人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自由。

所以我近来(也不知道多久了)甚少多管闲事了。八是一定有到处八啦,但也只到八卦的程度而已。没有跑去跟当事人说你应该怎样怎样。这一种“你应该这样那样”说穿了不过是我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到底是不是一定可行?在当事人的世界里,用我的那一套会不会过得比较好?大概没有人可以担保吧。我做的是发表个人意见而已,“我觉得,那样做或许没那么适合,你认为这样做如何?”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了,要做判断的是对方,不要替对方做选择。只要对方已经想清楚了,也知道了后果,无论他最后怎么做我也心安理得。(换句话说,就算后来出什么状况了,我也只能说“是他自找的啦”)

昨晚呢,就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要去UK念Master in Applied Behavioural Analysis。讲真,我一听到就愣了一下。那是什么呢?原来那个朋友也不知道。不知道?你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去申请一个你不知道是念什么的课程?念完后出来可以做什么工作?单看字面,behavioural analysis,不就是counsellor和psychologist都能胜任的工作吗?如果打算要回国发展,有什么地方会特别聘请behavioural analyst?我有一肚子的问题要问那个朋友,你到底知不知道你正在干什么事情?

因为我本着humanistic approach的精神来谈话,所以我问得非常委婉。没有非常尖锐。不希望那位朋友被我的个人价值观所影响。我只是要确定那位朋友是不是已经想清楚了。(其实,希望别人想清楚才做决定,也是自私的行为吧?)我问了那位朋友一些问题,让那位朋友去思考。你要做的事情,到底能不能为你达成你的目标呢?类似这一种问题。我尽力帮那位朋友从其他角度看事情。结果,那位朋友说不在乎结果,只要享受学习过程啦;也希望拥有在国外生活的经验,因为家里的人觉得不够独立;毕竟未来的事没有人知道,说不定出来后可以在UK工作,可以赚很多钱还帮到人……没有正面回答问题,都在东拉西扯啊。

我,真的不知道那位朋友有这样的一面。以往的我真的是对那位朋友存有很大的误解。会不会过分乐观了?毕竟我的朋友不是要我做什么咨询服务,我想我也不能太过分。我是那个人的谁呢?关心和多管闲事,只差一线而已呀,没必要把自己搞到讨人厌吧?哦哦,既然你认为没问题,祝你一切顺利喔。(也有再请那个朋友想清楚啦,跟多一些人谈一谈)结束谈话。再谈下去,我会想跑到那位朋友的面前摇着那位朋友的肩膀吼:“你能不能好好回答我的问题,认真踏实地思考啊?!”(这恐怕也是自私的行为之一吧?)

我到现在还是有点在意那个朋友的决定。Applied behavioural analysis?至少,我是有不确定的感觉啦。但我已经不想再跟那位朋友谈这个了。不想枉作小人。以后的事情,真的没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