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日记13》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有一些方面有受到《交换日记》的影响。例如说旅行的态度(不喜欢做planning,对《交换日记3——请问法国在哪里?》的旅行方式很崇尚),例如说看生活的角度(可以用好玩的角度来享受当下),还有写作说话的style,还有一点点幽默感事后回想也很《交换日记》style。毕竟是看了将近十年的系列啊,说不受任何影响是假的。
由于是两位女人的生活日记,看这一系列的书,会感受到生活的气息。发生在两位作者的事情,也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所以对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女人)来说,应该是有共鸣的。我一直能够原谅自己不洗车,就是因为她们曾经分享过自己已经超过一年没有洗车的事情(毕竟我不是最过分的那个啊)。很多时候,对生活的无奈(对于倒霉和丢脸的事情),也是因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两个人的生活有很多时候比我还无奈,却还可以以轻松搞笑的图文来诠释自己的生活和感想,而释怀。看她们的日记,就好像对面坐着关系很好的女性朋友,滔滔不绝地对我说她们生活的有趣琐事,时而让我仰头大笑!
不乖:比较准答案更重要的事
虽然我不太喜欢封面(所以摆在书桌上的时候,它一直被Murakami的书压着),但内容是值得一看啦。这本书注重的,是独立思考这件事情。我想,独立思考是很多人以为自己会做的事情,其实也没有很会吧?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好了,我有很多“必须要这样子做,才会有那样子的结果”的scripts。那一些scripts,从哪里来呢?是自己想的吗?不尽然。大多数是从别人的身上学来的。别人告诉我一些事情,我没有好好思考就囫囵吞枣地接受了。如果你问我一些问题,我无法好好详尽地告诉你(“事情就是这样子啊!”),那就很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独立思考过相关的事情。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呢?看完这本书后,我有一个解释。因为如果不独立思考,就会被身边的事物,甚至是自己的视野限制。思考是个重要的过程,只要一直抛自己问题,就能不断地想下去,想得越来越深入,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内在和世界观。如果一直心存疑问,就想办法寻找答案。在这过程当中,自己的视野就会渐渐扩大,看事情的角度也会比较多。
我相信行动源自于思想,不管是conscious还是subconscious还是unconscious。我们的命运,很多时候就在那一念之间而改变。选科、找工作、发表谈话……我想,如果在做这一些决定的之前可以好好地独立思考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其实问什么问题也很重要),大概可以避免一些让自己事后后悔的结果吧。老实说,当初选择念心理学,我没有认真想过这个决定。只是单纯地选择了罢了。还好没有后悔。
1 comment:
the translated text of yours is very interesting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