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就认为学习很重要。我的成绩好,是对辛勤的父母最好的报答。我自小没有特别擅长的技能和能力,只有学习还可以,那是我的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我就算万般不好,成绩还行,我还能抬起头过日子。而且,我还指望自己将来凭学业拼事业赚钱。我没有能傍住安心过一生的财产,将来一定要靠自己养自己。现在回想,有那样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想要少点动力都难。
小学和中学时期的快乐多来自于朋友间的玩闹、看有趣的书和电影、听好听的音乐还有写稿。父母如果疑惑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我不觉得那是一件不正常的事。小时候的我也不爱学习,不认为学习有乐趣,只是因为其他因素才不得不念书。我只有上大学后才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看的书才渐渐从文学类转到非文学类。
我们能接受大部分的孩子对传统的学校课程兴趣缺缺吗?因为真的无趣。所以,能把成绩搞好的孩子令人钦佩。没能考好成绩的孩子其实没有过错,我们敢放过他们,让他们把精神和力气花在学习其他能力和技能吗?因为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时,孩子会展现自然的学习动力,展露属于自己的光芒。我直觉认为很多父母做不到,这牵涉到价值观和恐惧。许多人相信循着正规的学习流程,孩子的将来才得到最起码的保障,或成为有用的人。许多人怕孩子比其他人落后,希望孩子比自己过得更好(因为对现状的不满)。那么面对一个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摆在担忧的父母的面前不是孩子的问题而已,还有被挑战的价值观、恐惧和期许的落空。其实,如果孩子跟着他们的思路活,最多只能活成他们的样子。父母何苦复制自己,或只想有个优化版的自己?孩子不能有属于自己的路吗?
有些知识,孩子需要时就会自己去学。到时已经太迟了怎么办?父母永远比孩子深思远虑,令人钦佩。书到用时方恨少,值得恭喜,那是一个学习的动力。万一孩子反而因此放弃学习呢反正太迟了?我只能说,这表示那件事还不够重要。对于学习,永远没有太迟这个说法。最后,有的父母会烦恼孩子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目标,活着都没什么精神。“啊,为什么呢?”我只想这么回。
为什么拥有这些烦恼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呢?这到底是谁的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