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应该看过The Lotus Eater 这个短篇小说,那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我以前看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故事的名字叫The Lotus Eater ,看过资料后才明白背后的典故。
希腊神话The Odyssey 里描述过一种植物,称为Lotus,一种具有麻醉效果的花。主角Odysseus和他的船员航海的时候被一场暴风雨卷到了一座岛上。在那座岛上,他们发现了Lotus和一群快乐无忧的居民。岛上的人快乐无忧的原因是他们都持续服食Lotus。Odysseus派遣三位船员去考察岛上的风土人情,可是后来被派遣的人一个都没有回来。原来他们也服食了Lotus,正和岛上的居民一起醉生梦死,老早把自己的任务丢到一旁。
如果你是Odysseus,你会不会留在那座岛上就此过着吃Lotus快乐无忧的生活?如果以单纯追求快乐人生为目标,为什么不呢?我应该会选择留下才是。我却没有这样的念头。我心中追求的快乐是另一种快乐,暂时还无法以言语表达的东西。总之不是活在Lotusland那里。
结果,Odysseus发现他的船员后强行把他们拖回船上,船一修好就立即逃离那座岛。
Sunday, October 31, 2010
Sunday, October 24, 2010
10 Week 43 - 找一天去淋雨
听这两首歌,让我想要在雨天静静地淋雨。没有响雷,细而绵密的雨。在草原上。
另外一提,这两首歌的填词人是李格弟。她还有个笔名是夏宇。她有一首诗,打从我第一次读就忘记不了那在脑中浮现的画面。其中的段落是这样的:
阿北土路落着雨
酒馆里吵闹的烟和话语
这些楼和窗子都是单面的
是有人会架起梯子
把它们卷起来
带走
我跑着经过那个广场和街道
被雨打湿了套头毛衣
先我过了马路的男人回头看我
对我说一句话
为了再听一遍
我随他走进一间打钥匙和做鞋底的店
我问他您刚才说什么
他重复
知道重复可以让我幸福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10 Week 42 - Meet My New Toy, Nanoblock
I love my mini giraffe, his name is Girafa Yap, how adorable is it!
And I'm going to get a nanoblock deer, soon. Wait for me, my deer!
Further reading:
Nanoblock official website
Nanoblock: A review, consisting of many small parts
And I'm going to get a nanoblock deer, soon. Wait for me, my deer!
Further reading:
Nanoblock official website
Nanoblock: A review, consisting of many small parts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同伊》里最深得我心的一幕
终于耐心地把这部剧追完了。其中有一场戏,同伊的宿敌因顾忌她的势力而策划杀害她结果被捕。同伊对她说的话,非常有意思。让我立刻联想起Choice Theory。
我们能够走到现今这一步,到底是因为命运还是选择?
我们能够走到现今这一步,到底是因为命运还是选择?
Sunday, October 10, 2010
10 Week 41 - 是物以类聚吧?
记得有好几次,在聚会的时候听朋友提过我们这一班大学朋友在一些外人眼中是有点特殊的。
1. 活动偏向于健康路线(例如逛公园),不热衷夜生活(例如clubbing)。看看以前的outing,玩的地方大多数是动物园、植物园、农业公园、和沙滩那一类的地方。这么一看,真的好像小学生的outing喔。
2. 毕业后几乎每个星期见一次,大多数不需要原因(不用等到谁谁谁生日啊什么的才特地出来喝茶)。JengMun还说上个星期她见我的次数还多过见她的男朋友。我之前上班的那两个月,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他们。在那时我才发现他们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那一段时期,时常见他们跟他们说话才能把我的心平衡起来。他们成了我精神上的support group。
3. 念心理学,结果多数人毕业后从事和学校学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念心理学的都好像很八的样子,毕业后几乎任何领域都可以跑过去搅和。
我突然想,如果这一些事情在某些人看来是特殊的,那么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正常呢?他们的group的活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一起通常做些什么?见面的次数有多频繁?工作领域是不是一样?
下一次想要问问其他朋友。(可是会不会被人家打枪说“才不要被你研究”?)
1. 活动偏向于健康路线(例如逛公园),不热衷夜生活(例如clubbing)。看看以前的outing,玩的地方大多数是动物园、植物园、农业公园、和沙滩那一类的地方。这么一看,真的好像小学生的outing喔。
最近的outing是Bukit Jalil Park
2. 毕业后几乎每个星期见一次,大多数不需要原因(不用等到谁谁谁生日啊什么的才特地出来喝茶)。JengMun还说上个星期她见我的次数还多过见她的男朋友。我之前上班的那两个月,无时无刻都在想念他们。在那时我才发现他们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那一段时期,时常见他们跟他们说话才能把我的心平衡起来。他们成了我精神上的support group。
3. 念心理学,结果多数人毕业后从事和学校学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念心理学的都好像很八的样子,毕业后几乎任何领域都可以跑过去搅和。
我突然想,如果这一些事情在某些人看来是特殊的,那么对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正常呢?他们的group的活动形态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一起通常做些什么?见面的次数有多频繁?工作领域是不是一样?
下一次想要问问其他朋友。(可是会不会被人家打枪说“才不要被你研究”?)
Sunday, October 3, 2010
10 Week 40 - 第一次参加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虽然听起来有点骄傲,有点抬高自己,我还是要说,我的research终于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亮相了!那个conference就是3rd ARUPS Congress,刚好今年是在KL举行。
我选择做poster presentation,因为看起来比较没有压力,而且我比较喜欢一对一地沟通。结果,我去看其他人的oral presentation后就发觉自己好像做错选择了。Oral presentation其实不会太有压力,听众不会像学校的lecturers那样子问超高水准的问题,在我看来都很容易呼拢过去。我一定要提一个presenter,她以前是我的tutor,我特喜欢她的presentation,还有她应付Q&A的态度。只要是她回答不出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她recall某些资料和数据的问题),她一律很干脆地说“I don't remember”,我觉得这样很好。不死撑,不浪费大家的时间,简单直接老实地回应就好,如果真的有兴趣知道答案可以留下联络方式。
做oral presentation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只要present半小时就够了。Poster presentation是一天半小时,总共做两天,所以做poster presentation是共做1个小时。听起来好像做oral presentation比较好吧?下一次如果有机会,我会选做oral presentation。
做poster presentation时,我只要站在我的poster旁边等人询问就行了。第一天的反应算是不错,有几位psychologists仔细地看了我的poster(还有我隔壁jengmun的poster),也问了一些容易应付的问题。最后一位还非常识货,直接点出我的research的长处,那时候Dr. Ng刚好也来了,她接着就接手和那位psychologist介绍我的poster,我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当听众。(我暗暗觉得Dr. Ng有几次想要把话题抛给我,可是我没有好好接到,只是简短地回答不做elaboration,平白浪费了说话机会)
我必须要提做poster presentation的一个大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和观众有深入交流。我看着Dr. Ng和那一位psychologist从poster的内容慢慢谈到其他事情,(不久,本来和jengmun讨论着的psychologist也加入她们的谈话)谈到各自的研究兴趣,也谈到办clinical psychology课程的甘苦,最后各自交换名片,promise keep in touch!他们一谈就谈到poster session超时,我和jengmun足足站了差不多1小时15分钟。我也没有浪费做networking的机会,在Dr. Ng到之前早表示对那位psychologist的research有兴趣(她的research恰好和我的research相似),希望能保持联络,所以也拿到了名片。(后来让PekWah看那张名片,她说那位psychologist的大学在US也是有名气的大学,我听后心想赚到了)
我想,除了可以拓展视野之外,参加conference的其中一个收获就是做networking吧。至于第二天的presentation,由于已经几乎没有人在看poster了,我和jengmun还有PekWah就溜到其他的poster room参观,会见一下一个十分有趣的poster presenter。那位presenter的research真的,真的很interesting,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见面时问我。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和那位presenter出现“沟通障碍”的问题……情况有点尴尬。可是更尴尬的在后头。我们来到了另一个poster(就那么恰好也非常有趣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那位presenter也和我们有“沟通障碍”的情况(而且情况比起上一位似乎更糟),我们问问题,不知道要不要问下去好,她回答问题时也好像越来越紧张,人家第一次来马来西亚,竟然面临快被我们逼到墙角的地步,我心里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其实我在做poster presentation时也有稍微被语言这件事困扰到。有一些人的accent,我要多花几秒的时间来process才能听得懂。如果来不及process一连串长长的comment,我也只好随意呼拢。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一点。还有令我感到抱歉的是,其实也不是所有的research称得上有水准(按照我的个人标准)。PekWah有向我和jengmun说一个听起来有点随便做的research,就在oral presentation里。我也在posters那里看到几个“有点随便”的research。所以,不是说曾经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发表过的research就代表是好的research。
总结来说,这一次的经验很有趣(忘了提,第一次看Dr. Ng当一个talk的主持,那一场的symposium好像电视台的forum那样子,她像往常一样总是抛一些让人难以即时回答的题目,可怜的Dr. Alvin Ng老是被推出来回答问题),也让我看到了不少东西,学到了一些事情。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场合,很好玩!
我选择做poster presentation,因为看起来比较没有压力,而且我比较喜欢一对一地沟通。结果,我去看其他人的oral presentation后就发觉自己好像做错选择了。Oral presentation其实不会太有压力,听众不会像学校的lecturers那样子问超高水准的问题,在我看来都很容易呼拢过去。我一定要提一个presenter,她以前是我的tutor,我特喜欢她的presentation,还有她应付Q&A的态度。只要是她回答不出的问题(尤其是需要她recall某些资料和数据的问题),她一律很干脆地说“I don't remember”,我觉得这样很好。不死撑,不浪费大家的时间,简单直接老实地回应就好,如果真的有兴趣知道答案可以留下联络方式。
做oral presentation的还有一个好处是只要present半小时就够了。Poster presentation是一天半小时,总共做两天,所以做poster presentation是共做1个小时。听起来好像做oral presentation比较好吧?下一次如果有机会,我会选做oral presentation。
做poster presentation时,我只要站在我的poster旁边等人询问就行了。第一天的反应算是不错,有几位psychologists仔细地看了我的poster(还有我隔壁jengmun的poster),也问了一些容易应付的问题。最后一位还非常识货,直接点出我的research的长处,那时候Dr. Ng刚好也来了,她接着就接手和那位psychologist介绍我的poster,我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当听众。(我暗暗觉得Dr. Ng有几次想要把话题抛给我,可是我没有好好接到,只是简短地回答不做elaboration,平白浪费了说话机会)
我必须要提做poster presentation的一个大好处,就是有机会可以和观众有深入交流。我看着Dr. Ng和那一位psychologist从poster的内容慢慢谈到其他事情,(不久,本来和jengmun讨论着的psychologist也加入她们的谈话)谈到各自的研究兴趣,也谈到办clinical psychology课程的甘苦,最后各自交换名片,promise keep in touch!他们一谈就谈到poster session超时,我和jengmun足足站了差不多1小时15分钟。我也没有浪费做networking的机会,在Dr. Ng到之前早表示对那位psychologist的research有兴趣(她的research恰好和我的research相似),希望能保持联络,所以也拿到了名片。(后来让PekWah看那张名片,她说那位psychologist的大学在US也是有名气的大学,我听后心想赚到了)
我想,除了可以拓展视野之外,参加conference的其中一个收获就是做networking吧。至于第二天的presentation,由于已经几乎没有人在看poster了,我和jengmun还有PekWah就溜到其他的poster room参观,会见一下一个十分有趣的poster presenter。那位presenter的research真的,真的很interesting,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见面时问我。只不过很可惜的是,我们和那位presenter出现“沟通障碍”的问题……情况有点尴尬。可是更尴尬的在后头。我们来到了另一个poster(就那么恰好也非常有趣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那位presenter也和我们有“沟通障碍”的情况(而且情况比起上一位似乎更糟),我们问问题,不知道要不要问下去好,她回答问题时也好像越来越紧张,人家第一次来马来西亚,竟然面临快被我们逼到墙角的地步,我心里觉得非常不好意思。
其实我在做poster presentation时也有稍微被语言这件事困扰到。有一些人的accent,我要多花几秒的时间来process才能听得懂。如果来不及process一连串长长的comment,我也只好随意呼拢。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一点。还有令我感到抱歉的是,其实也不是所有的research称得上有水准(按照我的个人标准)。PekWah有向我和jengmun说一个听起来有点随便做的research,就在oral presentation里。我也在posters那里看到几个“有点随便”的research。所以,不是说曾经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发表过的research就代表是好的research。
总结来说,这一次的经验很有趣(忘了提,第一次看Dr. Ng当一个talk的主持,那一场的symposium好像电视台的forum那样子,她像往常一样总是抛一些让人难以即时回答的题目,可怜的Dr. Alvin Ng老是被推出来回答问题),也让我看到了不少东西,学到了一些事情。我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这样的场合,很好玩!
我和我的poster
接下来的目标 ,就是把我的research publish到international journal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