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28, 2009

09 Week 14 Extra - Trekathon

其实答应去参加trekathon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trekathon。我听见其他人说跑什么的,心想大概就是跑步之类的运动吧,所以就没问题。抵达了Bukit Gasing后才哦地心想,原来是跑山啊。有些人看到我出现也觉得意外,根本没想过我会来参加。其实我自己也没想过会参加任何Psychology Department的运动,所以我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绝对不是在做梦。我实实在在,已经在现场了。

于是比赛就开始咯。大家一开始都很有劲地往前冲,不过跑没多久就停了下来,因为前面上阶级的路非常小,大家都排着队一个一个跟着上。一开始就要排队确实有点泄气,喂,这不是比赛吗?但走了一段路后路就比较宽了,而且我发现我跟着的小队前面其实已经没有人了。前面的人都已经把我们远远抛后,而我们这一小队正喘着气慢慢地向前走。说什么路滑要小心什么的。其实也没关系,毕竟身后其实也还有一大堆人还没赶上。我们就慢慢步行(Ian从后面经过身边跑越我们了,真厉害)。

我们来到了小溪,必须逆着水流跑着上。我想好吧,是时候撇开小队跑着上了,于是就踩着水流跑。鞋子和袜子全都湿了,水甚至带着沙石流进鞋子里。我的脚感觉到水的冷,精神一振,更加用力跑。我事后回想,真是大错特错。跑水所花的力气比跑路用得多啊,如果我把大部分的力气都花在跑水上面,那么后段的山路就会吃力许多了。但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只想着不想落后得太过离谱,就傻着跑。水路结束后我的恶梦来了:我的脚累得不想再跑了。

不止脚累,心跳和呼吸也很急促,又想作呕。我于是蹲在一边休息,看着后面的人一个一个经过我。有些coursemate见我停了下来会鼓励我继续跑,我很感谢但其实没有用。当然也有人看见我休息也跟着我一起休息,但其实我停得已经过长了。不行啊,一定要继续走。再多走几步,不行,真的要休息,因为我几乎是用拖的方式来走,这很不妥。然后又休息。突然Pek Wah从上面叫我的名字,催促我赶快上去。我望向她,看见她正拿着相机,似乎在录影。天啊,她该不会把我的残样拍下来了吧?“赶快跑!就快到终点了!”她叫道。我唯有继续跑,但经过了她后没几步后我又累了,坐了下来。“Chee Khong, run!”Pek Wah在身后大喊。我又急忙跑上了好十几步。(还似乎听见她说“对,就是这样!”)

怎么还没见到终点呢?我很想放弃,又停了下来。不知道坐了多久。很想就这样一直坐着。可是突然间我又觉得至少应该要跑完全程才对得起自己,于是又站了起来一鼓作气地跑,什么也没有去想。抵达终点后我简直气疯了:我暂停的地方和终点其实才相差十多秒的路程!我刚才任由人往我身边经过,到底搞什么呀……只要多跑十几秒我根本就不需要在树林里发呆,而且还有水喝,arrrgh!

最后我的名次是92。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人跑啦,我很庆幸自己不是最后一名罢了。为了庆祝我跑完全程,那我就奖励自己星期日不用做功课啦。

后记:如果有一天我被绑架在山林里,我有幸逃出来但要被绑匪追寻,与其在山林间跑上跑下躲躲藏藏筋疲力尽,我宁愿被绑匪抓回去算了。

Friday, March 27, 2009

09 Week 14 - Altruism

帮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帮人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帮了人依然会觉得快乐。如果这么说,那么到底帮人的结果是serve谁的purpose比较多呢?暂且撇开什么“结果不重要,过程才重要”这样的想法,不笼统地说什么“总之帮到人就算咯”这样的结论——那么到底帮人的结果,是为别人的成分比较多还是为自己的快乐的成分比较多呢?看看以前的theorist的看法:

Theory 1: Kin selection
很Darwin的一个theory。这个theory是说我们帮人是为了要增加我族的生存机会,以便我族能够一代一代地生存下来。这样说似乎很伟大?我不觉得咯,我这比较像是在弥补自己心里对于他族的自卑感。我觉得这个theory可以解释到为什么某些种族会偏帮自己的种族咯。所以关于种族间的不公平待遇,在这个theory下是合理的。虽然我谅解,但我无法苟同。

Theory 2: Reciprocal helping
这个theory大概符合barter system的模式。这一次我帮你以便下一次你会帮我,公平。其实我有时候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帮人。好吧,你这一次需要我,让我看看你身上有什么价值……哦你会电脑?那么下一次我请你帮忙我修理电脑你大概不会托我手肘吧?那么虽然你样衰衰我还是帮你啦。大概是这样的意思。有点I-Thou relationship的元素在里面(参考existential theory)。

Theory 3: Norm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不用多说啦,很合理呀。因为从小大家已经被教育别人有困难就要伸出援手,所以大家都有责任帮助别人。童子军甚至不是还有个口号叫做“日行一善”么?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你不帮就觉得不安,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身为社会份子的责任,那你帮不帮人?所以在这个theory下,帮人还是出自于external factor。

Theory 4: Norm of social justice
这一个我想可以是norm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延伸版和reciprocal helping的另一个说法。这个theory说我们只帮我们认为值得帮的人。嗯,也有道理。虽然人是要互相帮助,但也要看那个人抵不抵帮。这听起来有点像奖学金的制度呢。这个学生成绩好运动好课外活动好,好吧奖学金给他。那个学生什么都不是嘛,睬他都傻啦。不是吗?所以在这个theory下,帮人不过是要执行自己心中的正义而已呀。

Theory 5: Negative state relief model
这一个的基础建在“助人为快乐之本”这个assumption上。如果心情差,而且帮人的好处胜于自己的损失,那么为了自己有个好心情就帮吧。非常self-oriented的一个theory。听起来帮人完全是个I-Thou relationship(参考existential theory)的一件事情。需要帮助的人,只不过是让我舒缓心情的一个工具(说这句话的人必须要很不可一世的样衰,然后悠然吸一口烟,再缓缓眯着眼睛吐雾),唔唔。

Theory 6: Good mood effect
光看名字就知道啦,不就是心情好所以帮人咯。电视上不是有这样的对白:“阿叔我心情靓,就帮下你啦”吗?为什么心情好要帮呢?帮了人,心情依然好,也许会更好。如果不帮,也许会不安心咯,然后不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咯。另外一个因素还有在好心情下,看人通常也会从好处看,然后觉得那个人值得去帮。那不就是符合norm of social justice的情形了吗?还有,在好心情的影响下,我们会想到比较多帮人的好处……哦,好处,那不就是和reciprocal helping有关系吗?说来说去,还不是为自己?

Theory 7: Empathy-altruism hypothesis
这个有趣,说我们帮人是因为我们同情人。好,同情。什么是同情?就是因为想象到别人的状况,而且能够体会和了解到别人的情况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我看见你很痛苦,我能够想象到那种感觉,自己也觉得难受,替你觉得可怜,所以我同情你。好,既然我自己也有觉得难受,那么要如何才能够让自己觉得好过呢?选择帮忙咯。这样说来,在这个theory下帮助别人其实是在为自己解忧啊。

暂时就那么多。我这里的conclusion是……帮人,其实serve自己的成分比较多。所以我想,难怪别人说"thank you"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说"you're welcome"。You're welcome to give me an opportunity to feel good。如果真要道谢,那不是应该双方都说"thank you"咯?哈哈,很歪理吧?

Saturday, March 21, 2009

09 Week 13 - Sleeping in Hospital

我有两次睡在医院的经验。一次是为了脚的问题,一次是陪母亲。当然睡在病床上比睡在躺椅上舒服,还可以调高度,但老实说我两次都睡得不好。我很少机会记得一个晚上做过的梦,就算记得也不过是一两个。不过在病房睡就不同了,我能记得四个至五个梦,而且很不幸运地都是不太愉快的梦。那是因为我两次在医院里睡都会突然醒来好几次。为什么会突然醒呢?不知道。总之就是没有办法持久地睡下去,让梦顺利地一次过做完。当然护士凌晨时进来量血压叫醒我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可是自然醒来的几率还是比较高。

看来病房对我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睡觉环境。虽然说我在家里平常是一个人睡,但我是开着门睡的,外面还亮着灯。所以我睡觉时的环境并不是完全地黑暗。病房里虽然没有说不能亮着灯睡,但在房里面开灯睡未免太亮了。我也不是那种能够在亮光下舒服地睡着的人。于是在病房里还是选择熄灯睡觉——睡在黑暗中。关灯后感觉很奇怪,似乎有着什么在身边正注视着自己。啊不管那么多了,很累啊还是睡吧,就算有什么不能对我怎么样吧?但是就是睡不长久呀。每当一起床看见时间只不过是凌晨两点、三点、四点、五点……就很无奈。

我想绝对不是因为我不习惯睡外面的床。我睡外面旅馆的床仍然可以睡得很好。就算在朋友家地板上睡睡袋还是可以一觉下去不间断。所以我怀疑是病房的问题,但不知道确确实实的问题是在哪里。其实也不是很重要。知道自己的房间最好睡就好了。

Friday, March 13, 2009

09 Week 12 - Poor Elders

前几天开车的时候听见电台的一个广告。其实已经差不多忘光那个广告了,印象中那广告大概是这样子的:有一个老伯很担心自己的钱会被儿子花光,于是就有另一个老伯出现介绍一个资产信托公司,功能大略是保护老人家的钱之类的,那么老人家的钱就可以避免被孩子们花光了。然后忧心的老伯就开开心心地说终于不用担心自己的钱被儿子胡乱花光了。

我心想,虽然美其名是说担心钱被光,其实真正的含义或许是担心被光吧?我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广告很有问题。这个广告是根据什么assumption来做的呢?恐怕是:孩子们会柞光老人家的钱,而且会很绝情地柞得一滴不漏。我个人是这样想啦。可怜的老人家们,一生的钱都被孩子们柞干柞净。一生都给他们像扭干衣服那样子扭到滴水不漏。怪不得老的时候大家都看起来干干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算这些老人家被孩子揸到滚地,似乎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吧?孩子为什么会向他们要钱呢?会不会是这些老人家宠坏的结果呢?会不会是这些老人家不曾教育孩子独立呢?我觉得年轻时期的教育很重要咯,独立是一个人一定不能缺乏的重要能力。父母好歹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能永远依赖父母吧?当一个裙脚仔不太好喔。我看看身边的例子,觉得有些人真的是需要狠下心肠不要再塞钱给孩子的。你给得一次,孩子自然会跟你拿第二次呀,那就永远饲养个裙脚仔咯(而且那孩子还会很不知廉耻地跟外人谈自己的尊严,我的天)。

所以就这个角度来看,有这样的一个孩子,是这些老人家咎由自取呀。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老人家都是那么抵死啦,我只不过是指特定的老人家而已。可怜是可怜,但归根究底是自己的问题。对于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的大人们(或觉得没必要教育和宠孩子主义的),如果老的时候被孩子差劣地对待,我还嫌丰收节来得太迟。

Friday, March 6, 2009

09 Week 11 - A Dream Is Still A Dream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文学气质的一个人。就是那种很书生的感觉,很不受凡尘俗事玷污的一个清风道骨的一个平凡少年。我喜欢看《壹号皇庭》和《妙手仁心》系列,觉得里面的yuppies都很吸引人,很知性也很理性,我希望以后能够成为那样子类型的人。其中我最喜欢《妙手仁心》里面的程至美,非常好好先生,聪明、独立、理性又感性,哇,如果能把自己培养成那样子的一个人,感觉应该很好吧。虽然那形象是电视剧里的虚构形象,但我相信年轻时的我和那样的形象应该不会距离太远的,只要努力一些去培养,大概不会差太远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现在的自己和程至美的完美形象经过我自己的“悉心”培养下越拉越远。怎么会越变越“市井”了呢?我也不清楚。并没有厌恶的感觉,只不过是“唔,这么说来……”的感觉。这情况看来有点像追着月亮跑却懵然不知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在地面上“呼呼呼”地跑动而已,双脚根本没离开地面过像嫦娥“啊啊啊”地奔月。尽管如此,偶尔把自己装成气质学生感觉也挺过瘾的。当不成真正的气质男,假装时也会偷偷高兴一下。

我现在如果去逛Kinokuniya,就会不自由主地当自己不是那个从乡下来的假书生了。唔,我是城市里的受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生。Self-esteem会像火箭那样轰轰升起噢。直奔月球喔。感觉上是回到中学时期,自己依然是那个高高兴兴地踏入大书局的那个中学生。重点是,我有变年轻的感觉耶,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会犹豫地向着价格发呆一下子然后又拿去结账的年轻学生。

曾经梦想过当一间图书馆的馆长。我一定会把环境弄得很舒适,还会在一旁卖新鲜烤好的面包和蛋糕和咖啡,让逛图书馆的人觉得隐隐的温暖(特地把冷气调高)。我会在落地玻璃窗旁的咖啡桌边坐下,懒懒地写稿或看书。那不是很完美的一个下午吗?

我自己光想,就会为自己偷笑。

Monday, March 2, 2009

09 Week 10 Special - Just Be Yourself ;)

每一次和Cyril聊天,我渐渐发现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运动好、功课好、课外活动好、音乐好、社会经验丰富、有个人想法、非常有头脑而且还比我年轻。从他的角度来看,我什么都没有耶。以前我一定会很自卑。现在看来其实也没关系啦,毕竟我们两个人的人生目标不一致,他有他的目的地要去,我有我的路要走。就算我拥有他所有的条件,我也用不上多少。没错吧?毕竟我没有什么伟大的计划,我只要非常简单地生活着就可以了。

如果我想要成为像Cyril那么强的人,我一定会觉得很压力,觉得很自卑,觉得自己的价值不高。但我毕竟是我,遇到Cyril会赞叹他的强项,看好他的前途,仅此而已,不能够拿来比较,因为我不是他。所以我很希望如果你因为看见别人的成就而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请不要这样看自己。你是你,你是要成为你,不是去成为别人。这不是比赛。

以前会常说,啊谁谁谁现在都做着什么了,我自己却还没有什么progress。现在想来,或许是对自己太不公平了。